“苏超”中的校园力量|绿茵场上的“青春力量”——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思考

Connor 欧意交易所平台 2025-09-02 2 0

“苏超”中的校园力量|绿茵场上的“青春力量”——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思考

“石榴花开 青春绽放”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赛场。

“苏超”中的校园力量|绿茵场上的“青春力量”——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思考

一位来自青海玉树州曲麻莱县的12岁小球员在练习射门。

“苏超”中的校园力量|绿茵场上的“青春力量”——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思考

展开全文

江苏南通市,小球员在足球夏令营中训练。

“苏超”中的校园力量|绿茵场上的“青春力量”——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思考

在贵州榕江县古州镇第六小学,学生们在“班超”足球赛中拼抢。

“苏超”中的校园力量|绿茵场上的“青春力量”——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思考

新疆呼图壁县校园足球联赛上,队员们尽情展示足球技艺。

今年夏天,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持续刷屏,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苏超”516名参赛球员中,教育系统师生共275名(学生217名、教职工58名),占比53.3%。

来自校园足球的“青春风暴”席卷各个赛场,成为这个夏天的一道亮丽风景,也点燃了全民对中国足球崛起的新期待。

在当下和未来,该如何以“体教融合”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又该如何构筑更完善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筑牢发展根基

优化校园足球生态

“动起来!跟上!”“快传!快传!”江苏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的八人制足球场上,小队员们正在训练。前不久,紫琅一小足球队刚刚斩获第六届“侨心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的季军。

从“懵懂的小毛头”成长为训练有素的“狼”性团队,背后有什么秘诀?

“我们球队由少体校专业教练负责训练和技术指导,体育教师全程参与管理和后勤保障。”紫琅一小体育学科组长张银华介绍,学校现有10000多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球队每周训练6次以上,每次训练至少90分钟。

紫琅一小是校园足球特色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金泉介绍,近5年来,江苏新扩建校园足球场580片,改善运动场地600余万平方米,打造“一校一品”足球运动空间。

上个学期末,江苏盐城市射阳县港城实验小学的球场上热闹异常,小球员们奋力奔跑、传球、射门,引来旁边阵阵欢呼。“第三届‘班超’足球交流赛为期10天,全校31个班级组队,371名队员参赛,共进行61场角逐。”港城实验小学足球教练刘嘉介绍,该校将足球纳入课程教学,以社团活动、每天一节体育课为载体,确保每名学生在掌握足球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体质,享受足球运动乐趣。

科学规范的常态化训练,离不开有经验的教练。江苏采取“引进退役运动员+在职教师转岗+国际教练驻校”模式,累计培训教练员1.2万名、裁判员6000余名。

从南京发布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工作方案,到常州、无锡提出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再到苏州构建完善的青训体系,江苏各地在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发力,构筑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生态。

目前,江苏已建成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376所、足球特色学校2785所、试点县(区)14个、“满天星”训练营6个、试验区2个,3所高校获批新增本科足球运动专业布点,数量规模居全国前列。

打通成长“断点”,

读书踢球两不误

9月初,江苏苏州吴县中学的陆子皓、陈开忠、赵文锦将进入苏州大学学习,翻开人生新篇章。

“我们不以牺牲文化课为代价换取比赛成绩。”苏州吴县中学副校长韦莉介绍,足球班学生的文化课由资深师资团队授课,这种“专业训练+优质教学”的培养模式,推动了文化教育与足球训练的融合,为球员们提供了均衡发展的机会。

“12岁退役”现象是青少年足球发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如何解除孩子与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江苏各地市做了许多积极探索。

苏州着力打通关键学段衔接壁垒,构建“631”升学直通体系,打通人才断点。在全市6个县区布局“6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的足球网点校,实现足球特长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整建制升学。

在南通和盐城等地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从小学到高中的整建制升学也已成为常态。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孙剑波表示,在南通,足球与学业从来都不是单选题。2025年,南通有53名球员高考录取“双一流”高校,如东县岔河小学走出的足球少年曹俊杰被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让每一名足球特长生拥有更多元的成长路径,是教育工作者的心愿。“破解‘12岁退役’现象,还要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在选拔优秀苗子时就和家长谈到孩子未来的发展问题:训练、比赛、学习兼顾,帮助孩子上好大学或进入国家队、省队,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可塑性人才,让每个选择足球的家庭无后顾之忧。”江苏盐城东台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崔新春说。

以赛促训,

建立完善的选拔和培养机制

每年118支县区冠军队伍展开274场高水平对决,参赛精英球员达2680人,近三年输送的职业球员中65%拥有市级联赛经历。这是南通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有力例证。

“教体部门、各县(市、区)和学校三级联动,举办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南通市校足办副主任陆建介绍,南通持续举办“校超”,逐渐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选拔和培养机制,让有足球天赋的孩子们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江苏体育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家宏表示,完善竞赛评价体系,实现校园足球普及与提高的协同发展,可以让校园足球的金字塔根基更加稳固、塔尖更加突出。

“从小参加‘贝贝杯’,长大要踢世界杯。”起源于江苏张家港的“贝贝杯”,是创办早、届数多、影响深远的青少年足球品牌赛事,也是众多足球明星梦想起航的摇篮。

“能和国外球队好好较量一番,即使输球也是一种学习。”2025年,第二十六届“贝贝杯”青少年(12岁男子组)足球赛首次迎来韩国、泰国两支国外球队的加盟,张家港贝贝队小将周铭浩说:“与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水平的队伍过招,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实战能力。”

“通过高频次、高质量的比赛实战代替部分传统训练,可以快速提升球员的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张家港贝贝队教练戴超杰介绍,2025“贝贝杯”比赛时为球队设定了每场比赛的具体目标并进行赛后复盘,形成“比赛—分析—训练—比赛”闭环,实现以赛代练、以赛促培的良性循环,持续发掘和培养足球后备人才。

百花齐放春满园。连续举办了28年的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已实现省市县校全贯通、大中小学全学段广泛覆盖,每年参与学生超100万人次,成为推动全省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与提升的重要平台。这片运动拼搏的绿茵场,也成为追逐梦想的育人场。

来源:光明日报

评论